摄影经典构图法则,摄影师有效突出主体的4
2023/2/21 来源:不详一、光线描绘突出主体
当深色的主体位于相同色调的背景上时,为了使主体与背景之间有空间感,使主体取得鲜明醒目的视觉效果,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拍摄方法来突出画面主体;
(1)可以在主体后侧的左或右上方放置一盏近距离照明的灯光,使主体上产生一条强烈的轮廓光带,这样拍摄主体就同背景隔离了。
(2)在主体和背景色调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可采用较强灯光明主体--使主体亮而背景暗(浅色调的主体衬在深色的背景上),从而使画面主体得到更为突出的表现。
特别是在在黑白照片的摄影中,光线强度是改变画面影调效果极其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在彩色摄影师,受光强的主体,其色彩鲜明度大,色彩淡而轻;受光弱的主体,其鲜明度小,色彩变得浓而重。如遇到主体与陪体是相同颜色,只要加强主体的照明(注意光源色温),主体就能得到突出表现。在太阳光和闪光灯照射下的各种颜色,再现在彩色照片上最明亮的是黄色(仅次于白色,而最暗的是蓝色和紫色(接近黑色),而红、橙、绿色的明暗是介于黄色和蓝、紫色之间。就是说,主体是黄色的、陪体是绿色的,即使不增加照明,主体同样能得到突出表现。但是,总的说来,光与色彩的关系十分密切,光线决定色彩效果。
二、线条透视突出主体
用线条来引导读者视线,加深突出观者对画面主体的印象。当你在现场取景构图时可根据对象的轮廓线条,或景物中按规律排列所形成的线条,越远就越集中,形成会合点。处在集中点位置上的主体,在画面上就显得特别突出,我们常常用它来表现和突出主体。
出现在拍摄现场的线条,有些是按规律排列的,但有的是摄影者经过观察--从现场整体(宏观)上进行提炼之后才能形成线条透视的。所以摄影者在现场取景构图过程中,必须具有线条观念,否则就会出现“视而不见”。
线条在构图上的作用不限于透视效果上的变化,还有把观众视线引向主体,反映主体的运动方向等作用。所以,摄影画面的线条表现,不论是直接或间接的,都是以主体为中心。线条透视的强弱、清晰或模糊,都反映了摄影者表现主题思想的一种意图。因此,用线条表现主体,不能简单地认为:
它只能在画面上发挥线条美的作用而忽视了它在揭示事物本质意义方面的重要作用--深化主题思想的作用。
三、利用色彩对比突出主体出
所谓色彩对比,就是把互相对立的两种色彩放在一起,能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效果,使画面鲜艳夺目,如万绿丛中一点红。在彩色画面中,如果主体颜色如与背景色相同,在视觉上将会显得平淡无味,就不容易让观者产生视觉兴奋,拍摄森林系人像时,一般都不会让模特穿绿色服装。
摄影师,要根据拍摄主体的颜色,选择与其有对比明显的背景色彩来突出主体。比如黄色和粉红色的主体,应选用相对偏绿的色彩作为背景;红色的主体可以用蓝天做背景,因为冷暖对比强烈,拍摄的画面就会十分醒目,如果背景是蓝天白云,视觉效果又会大不一样,适当的白云会给画面增加一丝的韵味,克服了强烈对比的单调和生硬质感。又比如位于绿色背景上的红色拍摄主体,必须使红色和绿色都具有清晰的明暗层次,才能更好的突出主体,同时画面又有和谐的氛围。摄影中,用色彩对比的方法来表现拍摄主体时,可以查看色彩表,根据不同拍摄主体的色彩,采用对比色或是间色系作为背景色调进行拍摄。
四、利用物体的质感对比突出主体
质感是不同物体表面的物质属性给人带来的视觉感觉,不一样的物理物质有不同的质感。充分利用物体间质感的反差效果可以很好的突出不同的拍摄主体。例如将表面粗糙的主体物放在相对细腻的物体之上拍摄,即可突出粗糙的主体,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