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人生,才是现实生活最真实的写照
2023/3/5 来源:不详最权威的白癜风医院 http://www.xftobacco.com/m/
尖锐的考试铃声响起。
我心神不宁地坐在课桌前,寂静的教室里只听得见怦怦的心跳声,纸张的摩擦声,如同猛兽的低沉嘶吼······我知道在这张试卷前,我将会再一次被伤得体无完肤。
试卷发下来,上面什么字也没有。
怎么是张白纸?这也太诡异了吧!
再凝神一看,字迹映入眼帘。
笔又不见了,东翻西找好不容易找到一支,却无论如何也写不出一个字来······
心急如焚,手足无措,刺耳的铃声再次响起,如同催命绝响,我的汗刷地一下流下来了,内心感到深深的恐惧和绝望······
01
学生时代,除了语文,理科成绩全都惨不忍睹,考试成了我挥之不去的梦魇。大概从那个时候起,这个考试的情景就一直反反复复地出现在我的梦中,如影随形。
高铭的《人人都能梦的解析》一书中说道:梦对于压力的释放是必需的,也是维系我们心理健康的必要手段。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梦要保证维护睡眠,并且把来自于潜意识的压力合理地、顺应自然地释放出来。这种表现的最终结束点一定是某种宽慰,而非不快……
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讲,梦是一种自我心理修复机制。
每次我从梦中惊醒,在暗夜中茫然四顾,努力在梦境和现实之间徘徊挣扎,才发现是虚惊一场。想到今时不同往日,现在的我再也不用考试,提心吊胆、担惊受怕的日子终于一去不返,便会豁然开朗,感到无比快慰和轻松。积压在潜意识深处的焦虑通过梦境得到了有效释放。
02
这是基于弗洛伊德心理层面对于梦的解析,而在中国,关于梦境,我们的祖先早已对它有了探索和研究。
早在周朝时,就有了周公解梦。东方和西方对于梦的解析完全不同,西方从人的心灵深处探索梦境的真实含义;而东方的解梦是从梦中预知吉凶祸福,有类似占卜的意味,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周公解梦在民间广为流传,形成了独特的解梦体系,时至今日仍十分风行,在纷扰的人世间,在生活的压力下,人们希望从梦境中得到启示,从而更有信心地去面对未知的将来。
中国古代许多关于梦的典故,都有着勘破世事的通透豁达。
比如庄周梦蝶,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自由自在地飞舞,十分快意,醒来后惊觉自己原来是庄子,进而现实和梦境傻傻分不清楚,不知是自己化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自已。
这是庄子天马行空、落拓潇洒的性格所致,也是他一向所秉承的“顺应天道”“物我合一”思想的最好诠释。潜意识中庄子希望自己变成逍遥自在的蝴蝶,以逃避现实社会的种种。
又比如黄粱一梦,落魄的卢生向道士吕翁抱怨生活艰难、功名无望,吕翁给他一个枕头让他睡觉,卢生在梦中娶妻生子,升官进爵,醒来却发现自己还住在逼仄的客店中,店主人做的黄米饭还没有煮熟。
卢生不由地惆怅满怀,吕翁点化他:
人生的荣华富贵不过是一场短促的梦罢了,得失不过是过眼云烟,你又何必那么想不开呢?
庄周和卢生把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投照进虚无的梦境,在梦中他们实现了人生理想,美虽美哉,只不过再美的梦只是昙花一现,总有醒来的时候。
03
小人物连做梦也是种种无奈,而皇帝的梦则充满了奇幻色彩。作为真龙天子的他们似乎总能上达天意,接收到上天施与的种种预示和启迪。
唐太宗李世民梦中遭人追杀,被一白袍小将所救,问其姓名,对方答了四句诗:
“家住逍遥一点红,四下飘飘影无踪。三岁孩童千金价,保主跨海去征东。”
说完跳入一个龙口,不见了踪影。
唐太宗询问大臣此梦何意,有人说道:
梦中有恶人追赶,必是某地发生叛乱;小将的四句诗,第一句“家住逍遥一点红”,是说其居所为山西绛州;跳入龙口,应是山西的龙门县;后面的两句则为其姓名,如“四下飘飘影无踪”是下雪,雪音同“薛”,小将当是姓薛之人;“三岁孩童千金价”说的是“人贵”,所以其名应为“仁贵”;最后一句“保主跨海去征东”则表明此人日后定是朝廷的重要将才。
薛仁贵后来果然为唐太宗所得,成为唐朝著名的将领,“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为唐太宗的不朽基业立下了赫赫战功。太宗由此说出了:“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
04
科学证明,人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睡眠中度过,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帝王将相,人人都要睡觉,人人都会做梦,没有哪一种现象和神奇的梦一样,和我们如此亲密相连、休戚相关。
在梦里,我们见到了那个现实生活中的自己,既是梦中人,又是局外人——和我们几乎一样,又和我们有所不同;是真实的,又是虚幻的;那样触手可及,又那样虚无缥缈。也许梦境是我们平凡生活的另一重人生?
在梦中我们无比清晰地感受着自己,观察着自己、审视着自己,和另一个自己不期而遇,真情相拥。
我们既生活在纷繁的现实中,也生活在自由的梦境里,都说人生如梦,原来梦里人生,才是现实生活最真实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