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33分第一节认知
2023/7/23 来源:不详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33分)第一节认知过程
一、认知过程:注意-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1、注意(单选):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看谁)和集中(聚精会神地看)。
注意的分类(单选例子):
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突然发生)、无需意志努力(不自觉);
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事先知道)、需意志努力;
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
注意的品质(例子单选辨析):
注意的范围(数量);
注意的稳定性(时间);
注意的分散(分心);
注意的分配(一边...一边...);
注意的转移(有意识地)。
补充:注意的起伏(动摇):人的注意是不能长时间保持固定不变的,经常出现周期性的加强或减弱,称为注意的起伏。
区分(例子单选辨析)
1、注意的分散/注意的转移
前者无意识;后者有意识;
2、注意的分散/注意的起伏
前者可通过人为避免;后者不可避免;
3、注意的分散/注意的分配
前者无意识;后者有意识。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例子单选)
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组织规律组织教学。
2、感觉: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应。
分类:外部感觉内部感觉
感觉的一般规律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例子单选)二者成反比
感受性:感觉的灵敏程度(能力)
绝对感受性:从无到有(咸不咸);
差别感受性:有无区别。
感觉阈限:测量感受性的数值、量
绝对感觉阈限:两勺盐;
差别感受阈限:两勺盐-五勺盐。
*感受性变化的规律(感觉现象例子单选)
感觉适应:视觉适应-暗适应(明-暗)、明适应(暗-明);
嗅觉适应;
肤觉适应;
感觉对比:同时对比(黑人白牙);继时对比(先吃药再吃糖);
感觉后效:(灯泡灭了眼睛里还有灯泡的形状)
感觉补偿作用、相互作用-联觉(红色温暖、蓝色清凉)
3、知觉:是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
知觉的特性(例子单选)
选择性:对象与背景(万绿丛中一点红);
整体性:部分与整体(汉字顺序不影响阅读);
理解性:用已有经验去认识(一千个哈姆雷特);
恒常性:条件改变,印象不变(人走远,但大小不变)。
4、记忆:在头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记忆的分类(例子单选):
记忆内容:形象记忆(感知)、情绪记忆(痛苦心情)、逻辑记忆(公式)、动作记忆(骑车);
记忆内容保持时间:瞬时记忆(感觉记忆:1秒以内,容量较大)、短时记忆(工作记忆,一分钟左右)、长时记忆(一分钟以上,容量很大/无限);
(注意-不断重复);
信息加工和存储内容:陈述性记忆(是什么)、程序性记忆(怎么做)。
记忆的品质(例子单选):
敏捷性(速度,过目成诵);
持久性(保持时间长短,终身不忘);
准备性(提取,综合体现,出口成章信手拈来);
准确性(精确,倒背如流)。
记忆过程(单选):
识记:有无目的、方法;
保持: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
再现:(回忆或再认)重现过去经验的过程;
遗忘:指识记过的东西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者再认或回忆发生错误。
遗忘的原因(例子单选)
记忆痕迹衰退说,代表人物巴浦洛夫;
*干扰抑制说,代表人物詹金斯+达伦巴希,内容:前摄抑制(先前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倒摄抑制(后来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
*动机说(压抑说,紧张害怕激动不愉快),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提取失败说(单纯地想不起来了),代表人物图尔文;
同化说(高级概念代替低级概念),代表人物奥苏贝尔。
遗忘规律(单选):学习后立即发生,遗忘的进程不均匀,先快后慢(负加速)启示:及时复习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二级简答口诀:人才请发誓):
学习材料的性质;
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
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识记的方法;
时间因素;
情绪和动机也影响着遗忘的进程。
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二级简答)
记忆容量逐渐增大,短时记忆的广度接近成人;
记忆的有意性加强;
意义识记成为主要记忆手段;
抽象记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简答)
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
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
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材料;
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防止遗忘的方法(如何组织复习一级简答,口诀:几份饭多多结合)
及时复习,经常复习;
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合理分配时间;
复习方法多样化;
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5、思维: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现实间接的(推测)、概括的(大量观察概括规律)反映。
思维的分类(例子单选)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特征(例子单选):流畅性(数量多更流畅)、变通性(类型多)、独创性
培养(二级简答)
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考试宽松有余)
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保护好奇心、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造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好奇剧毒飞扬)
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假发疯子)
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单选):发现问题(首要环节)、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关键环节)、验证假设。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例子单选辨析):问题情境、*心理定势(惯有思维)与功能固着(固定看法,消极影响)、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原型启发、情绪与动机。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二级简答口诀:思练量方)
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6、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想象的分类:
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产生;
有意想象:再造想象(语言描述或图样示意)、幻想、创造想象(创造出新形象)。
想象的功能(例子单选):预见功能(想到结果想到未来)、补充功能(弥补人类对历史认识的不足)、替代功能(生活中无法获得的)
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二级简答):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口诀:引观察、勤思考、学知识、练想象、爱幻想)
教育名言积累
早期的亲子关系定出了行为模式,塑造出一切日后的行为。——麦肯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