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党建引擎激活发展动能从三个转变
2023/11/24 来源:不详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好 http://www.csjkc.com/m/
把支部建在项目上、把党旗插在工地上,实现党建工作与重大项目建设同频共振。
围绕“党建跟人走、人要跟党走”,把党建的着力点聚焦到激发党员干部内生动力上。
坚持抓根本、抓标准、抓统筹,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并在实践中不断拓展深化完善。
深入推进“筑固工程”,坚持以“五个一”统揽各领域党建,一体化统筹推进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持续推动“两个覆盖”向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延伸。
持续实施“党建+”战略,探索党的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
“一带三线”环湖党建示范带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力量优势,探索出一套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清镇密码”。
“把脉问诊”开出“对症良方”
推动乡村振兴由“各自为战”向“抱团发展”转变
“穷家难当”一直以来都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问题。
底子薄、问题多,怨气重。前些年,犀牛村是清镇市卫城镇出了名“扯皮村”“空壳村”。
村集体“无钱办事”,党组织“有心无力”——认真剖析犀牛村存在的问题,清镇卫城镇党委认为这是该村发展举步维艰的主要“症结”。
为破解这个难题,卫城镇党委决定从支部建设抓起,探索党建引领“一村一品”发展的长效机制。
在广东打拼多年的林丹回到犀牛村,在组织的培养下,成功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一上任,林丹就带着村“两委”干部走访了全村11个村民小组户人,并结合村情民情,通过“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入股”的方式,成立了第一家以农机服务为主的黔耘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机械化整地、播种、施肥、打药、收割、运输等一体化、精细化全程服务。年,犀牛村以“村党支部+合作社”的形式在新中组连片打造农旅融合项目:流转土地多亩连片种植“花海”,并建设起年加工吨食用油生产线,跑出了党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的加速度。年,犀牛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60万元。
无独有偶,清镇市红枫湖镇骆家桥村曾经因村党支部服务能力差、产业发展弱、群众意见大等原因被列为“后进村”。为了带动村级产业发展,年,贵阳在全市启动2.5万亩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建设,通过村党支部积极争取,党员带头流转土地,余亩保供基地落地骆家桥村。
骆家桥村还将支部建在产业上,积极推动蔬菜基地党支部和村党支部联建,打造“党员示范棚”,党员坚持亮身份、做示范,引导2名群众参与到产业发展中,余人进基地务工,人均年增收1.5万元以上。
在清镇市举办的乡村振兴论坛上,清镇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王慧荣现场抛出了三个问题:“从‘空壳村’变成现在的产业村,你们是如何让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从无到有的?”“从‘软弱涣散’村到如今‘示范样板’村,你们是如何想到在‘沉睡资源’上做文章,挖掘集体经济‘第一桶金’的?”“从‘民有所呼’到‘我有所应’,你们是如何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的?”
让每一户村民都富起来、让每一户村民都享受到产业兴旺带来的实惠,是各级党组织在乡村振兴路上的最大追求。犀牛村和骆家桥村以党建为引领,变“各自为战”为“抱团发展”,不仅盘活了资金,还让村集体尝到了“甜头”,群众口袋也跟着“鼓”了起来,以良好成绩回答了发展之问。
“我们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围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着力扣紧‘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三大链条,探索了‘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党建促产业发展新模式,激活了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夯实了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清镇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赵明镜说。
“头雁振翅”带动“群雁齐飞”
推动社会治理由“村民自治”向“多元共治”转变
“院落整洁、无垃圾4分,房前屋后无白色垃圾4分,家中墙面无蜘蛛网4分,动员邻居打扫卫生加10分……”新店镇鸭池河村巧用“积分制”有效激发乡村治理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创造力。
之前,村里的大小事务谁都不愿意管、谁都怕麻烦,如何让这个“烫手活”变成大家齐参与?鸭池河村以“积分制”为抓手工作,将乡村治理各项事务转化为数量化指标,对村民日常行为进行考核打分,并给予相应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实现了乡村治理与村级发展的互促共进,走出了一条以村规民约塑造文明乡风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
因党建而强,因治理而美,清镇市将基层社会治理各项事务转化为量化指标,通过合理设置积分内容,引导全市党员群众参与基层治理。
“过去哪家办红白喜事都得比排场、比阔气,花钱又受累,自从村里的‘村规民约’实行后,比的是勤俭节约。”说起村里的红白理事会,红枫湖镇右二村村民们连连称赞。
大家的事大家来商量,大家定的规矩大家共同遵守。“自从有了‘村规民约’,谁都不好意思违反。”村民罗雪梅说,村规民约让村里环境好了,邻里关系也更加和谐。
将乡村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实现“自治、法治、德治”同频共振,努力构建规范有序而不失活力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清镇以“积分星火”点燃了乡村善治的“燎原之势”,为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按下了“快进键”。
为凝聚村级合力,清镇市委组织部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从组织架构上破题——
建立村“一肩挑”人员“”管理监督体系,推动建立参选、履职、辞职“三项承诺”及“小微权力”清单个,完成全市个村(社区)支书履职轮训,对名村干部进行学历提升;
出台了《清镇市一体化统筹促进党建引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提升的若干措施》,着力构建“1+3”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体系,打好城市基层治理“阵地战”“协作战”“持久战”“全域战”四场战役;
大力推行“有诉即清”机制、“三诉联动制”“说议定评晒”五步议事工作法,不断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责在肩上扛”。在党建引领下,全市77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余名党员主动到社区报到服务,累计开展政策宣讲、法律援助、健康义诊、扶贫帮困等服务事项余次,为民办实事余件,帮扶资金物资余万元。
……
头雁领飞,群雁齐追。以人民为中心,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动能,清镇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领飞本领”,激发干群团结一心干事业的“雁阵效应”,努力推动治理现代化成效更符合民意、顺应民心。
“立根铸魂”激活“一池春水”
推动党建品牌由“一枝独秀”向“百花齐放”转变
“这些年,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目的就是要让我们农民有钱挣、得实惠,日子越过越好......”在暗流镇小沟村田埂上,饶敏正在给村民来一场微宣讲。
早上在入户走访时当好社情民意“信息员”,中午在田间地头担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员”,晚上在化解纠纷时化身人民群众“调解员”……从日出东方一点红,到月落西窗满天星,饶敏用无数个“十二时辰”,坚守初心使命。
“今天把大家聚到一起,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谋划村里的下一步发展计划。”在流长苗族乡王院村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里,乡党委书记左乾伦以开展“上门行动”为契机,组织在家的党员开会,及时掌握和了解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与村干部一道共商共议,帮助拓展发展思路。
以身边“小故事”传递“大道理”。在站街镇,由村“两委”、驻村工作队、选调生、党员代表、村民志愿者组成的“夜话半小时?院坝学报告”宣讲小分队,利用晚上时间,召集村民一起,协商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
从严完成规定动作,从实创新自选动作。卫城镇搭建起“镇西论谈”——把话筒交给群众平台,围绕大家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