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唯一一个一生都没有说过一句话的传奇
2024/1/12 来源:不详太元二十一年,公元年,九月二十日。
按中国独有的干支纪年法,是丙申年。
大洋彼岸,罗马贵族佩特罗尼乌斯·马克西穆斯刚刚出生,现在的他虽然是襁褓之中的婴儿,但在未来,他会发动一场震惊欧洲的宫廷政变,成为西罗马帝国的皇帝。
江南大地,也有事发生。
这一年,东晋王朝的第九位皇帝,晋孝武帝司马曜,驾崩了。
晋孝武帝司马曜形象
万事万物,总有始终。
寻常百姓会死,官员大臣们会死,做皇帝的,当然也会死。
在封建帝制时代,帝王们总以真龙天子自居,大臣上朝时虽然总说吾皇万岁,但皇帝也是肉体凡胎,早晚也要离开这个世界。
朝堂
当皇帝是个高危职业,中华历史五千年,粗劣算来,皇帝大概有多位,而这其中能善终的帝王,恐怕连一半也不到。
处于权力巅峰的帝王总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死去。
有在政变中被亲戚杀死的,有在夺权中被大臣弄死的。
有常年饮酒作乐,突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有喜欢修道炼丹,拿重金属药丸当饭吃的。
更有滑稽者,平地摔跤而死,纵欲过度而死,乃至掉进粪坑里被溺死,各式各样,各不相同。
以上列举的死法,已经算是世间罕见,而这位晋孝武帝的死,则简直可以说是亘古奇闻。
总体来说,这位皇帝的前半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明君。
即位之初,东晋王朝皇权旁落,这位皇帝拳打世家大族,脚踢朝堂权臣,一步一个脚印,重拾多年来支离四散的天子权威。
把国内的情况整顿好,北方的前秦政权又领了二十万精兵进犯,皇帝联合丞相谢安,以少胜多,把前秦皇帝苻坚按在地上狠狠的捶了一顿。(淝水之战)
谢安画像
淝水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规模和影响和前两朝的赤壁之战相比也不遑多让。
有文治,有武功,倘若皇帝能坚持下去,搞不好东晋王朝的未来会发生很大的改变。
但很显然,司马曜同志是个没什么长劲的人。
他一看天晴了,雨停了,东晋王朝太平了,立刻一改之前的明君形象,开始整天在后宫里沉湎酒色,索性连朝也懒的上了。
可以理解,皇帝很累,皇帝需要休息。
东晋虽说偏安江南,但江南也是很大的。
东晋王朝
山川千里,良田万亩,所辖州郡甚多。
折子源源不断的从地方送到中央,一封接一封,边关告急的折子皇帝要亲自处理,村里丢鸡丢狗的小事也必须皇帝全权做主。
没办法,中央集权嘛,想要集权,那这天下间事无巨细,皇帝都要了如指掌。
对付权臣很累,收拾老邻居前秦也很累,那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呢?
答案是,没有尽头。
如果做昏君也就罢了,大可奉行“昏庸祸国一时爽,一直祸国一直爽”的生活方针,但倘若要做明君,只要登上皇位,就必须化作工作狂人,一刻不停的干下去,就成了帝王们的宿命。
司马曜不想接受这种宿命,与其说是不想接受,不如说是皇帝认为,他做得已经够多了。
现在,他流连在后宫之内,左手琼浆美酒,右手红粉佳人,这不比整天在朝堂上吭哧瘪肚的工作要快活得多?
皇帝的妃嫔很多,但皇帝唯独宠爱贵人张氏。
张贵人年喻三十,已经不再年轻,当了很多年的贵人,也没有为皇帝诞下过一儿半女,论长相,和那些初入宫闱,年轻貌美的姑娘们,更是没有半点可比。
张贵人形象
但就是这样一个十分不出众的女人,却能独得圣心,可以日夜陪伴在皇帝身边。
而至于司马曜同志为什么偏爱张贵人,史书并没有记载。
既然史书无载,那我不能胡说。
男女情爱之事,谁又说得准呢?也许皇帝就好这一口也说不定。
皇帝和张贵人夜间饮酒致醉,司马曜喝的五迷三道,头昏脑涨,突然毫无来由地指着张贵人说了这么一句话:
“汝以年当废,吾已属诸姝少矣。”——《魏书》
皇帝表示,你啊,你岁数也太大了,年华不再,又没能诞育皇嗣,就别占着茅坑不下蛋了,明天我就把你贵人的位份给废黜了,另找两个年轻貌美的姑娘来陪我。
乍一听,这话说得很刻薄,也很绝情,基本上可以断定为皇帝是个妥妥的渣男,背叛爱情,始乱终弃。
但在史书的记载中,皇帝在说这句话之前,还有一句这样的描述:
乃笑而戏之云。——《魏书》
这句话的意思是,皇帝说这句话的时候,状态是十分轻松幽默的。
是的,皇帝其实是在和张贵人开玩笑。
一个男人如果不再爱一个女人,他是断然不会和那个女人再说这么多话的。
正是因为热爱,才会有这样的玩笑话。
因为真正的不爱,都是悄无声息,渐行渐远的。
但很可惜,张贵人并没有把这句话当成玩笑。
夜里,趁皇帝熟睡,张贵人扯起被子,蒙住皇帝的头,直接把皇帝就给捂死了。
是的,活生生捂死。
由此,英明一世的晋孝武帝司马曜同志没有死在事务繁杂工作上,也没有死在守土开疆的战场上,而是死在了自己最爱的女人手里。
虽然司马曜并非本篇文章的主角,但我仍然要为这位皇帝留下一句言简意赅的评语,那就是:
如无必要,不要和自己老婆开玩笑。
既然司马曜并非主角,那么主角是谁呢?
是接替倒霉老爸皇位的儿子,司马德宗。(晋安帝)
司马德宗画像
而对司马德宗的讲述,我们同样要从一段史料开始说起:
帝不惠,自少及长,口不能言,虽寒暑之变,无以辩也。凡所动止,皆非己出。——《晋书》
这句话很长,但总结起来很短,那就是司马德宗同志是个傻子。
这里说的傻子,绝无侮辱人的意思,而是单纯指这位皇帝的智力水平,实在是不太过关。
史书记载,司马德宗同志性格软弱,不爱讲话,别说加减乘除,就是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他也分不清楚。
而之所以这样一位仁兄能当上皇帝,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他是嫡长子。
皇权沉重而自私,在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上,就算明明有更好的选择,结果也会更偏向于血脉传承。
司马家的天下,必然只能让司马家来继承,就算司马德宗是个傻子,这一切也只能属于他。
在本朝的宗法制度里,这或许是一个合法的选择,但却绝对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宛如他老爹司马曜那样的明君,都不敢说完全镇住东晋王朝这个复杂纷乱的场子,又何况一个智力低下的司马德宗呢?
结果皇帝前脚刚登基,后脚就有人起义了。
公元年,兖州刺史王恭发动叛乱。
随后,豫州刺史庾楷、广州刺史桓玄叛乱。
公元年,农民起义军头领孙恩叛乱。
之后,荆州刺史殷仲堪叛乱。
......
叛乱频发
当然,叛乱并非我提到的这些,如果细细梳理,其实还有很多,这里不再枚举。
但看到这里,我想读者朋友们也能大致了解当时的状况,那就是,智力低下的皇帝根本没有办法行之有效的治理东晋这个庞大的王朝,底下的人一看皇帝不太行,纷纷叛乱,不服皇帝管,想看看能不能在这乱世里捞点油水。
群雄并起,天下大乱。
这帮群雄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抢钱抢人抢地盘,彼此之间争斗不休。
最后,广州刺史桓玄同志脱颖而出,杀出重围,直接带兵攻入了王都建康,自封丞相,架空皇帝,成为了东晋真正意义上的统治者。
也就是在这时,东晋的历史上出现了一个看起来并不算太起眼的人,这个人的名字叫做刘裕。
彼时,他只不过是一个势单力薄,举兵无亲,带着一小股部队四处游荡的年轻人,但在未来,刘裕这两个字,将会彪炳史册,成为最耀眼的名字。
别人的传奇即将缔造,但司马德宗的人生却一直很不幸。
桓玄干了丞相没两天,兵败被杀,皇帝又被另外一位群雄桓振给控制了起来。
桓振架空皇帝,控制朝政没两天,又被后起之秀刘裕给打趴下了。
刘裕又成了东晋王朝的话事人。
同样是权臣,这位仁兄的水平可是要比之前的桓玄和桓振高出不少。
在刘裕的带领下,东晋灭南燕,占山东,屡战屡胜,这个垂头丧气的王朝终于有了复兴的征兆。
刘裕画像
但这一切,和司马德宗的关系不是很大了。
他漫长的一生过得颠沛流离,身为帝王,却被人时刻拿捏,呼来喝去。
一来没尊严,二来很惨。
但我想司马德宗本人应该并不在乎,因为以他的智力水平和理解能力,悲伤在他的心里并不存在。
他对这个世界的感知力是很弱的。
他最关心的并非司马家的东晋王朝未来会如何,也从不担心自己皇帝的位子还坐不坐的稳,皇帝唯一担心的,就是明天的尿布,谁来帮他换。
义熙十四年,公元年,司马德宗被刘裕派人杀害,时年三十七岁。
皇帝死了。
微不足道地死去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皇帝从出生到死去,从即位到被谋害,由于智力低下的原因,一生也没有说过一句话。
惶惶三十载,一语不发。
他在人间为帝王,却在死后连一道残影也未曾留下过。
东晋换了新的主人,未来何在?
谁也,无法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