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正如何高效刷题初中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2025/1/7 来源:不详

马老师每天都在做阅读理解的题目,在亲自做一做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一些孩子理解的易错点和困难点,也发现了一些孩子阅读习惯上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有一些句子和段落,孩子初读文章的时候,根本看不到。在这第一遍的阅读中,很多孩子是自动剔除掉一些信息的,那些读起来苦难呢的,或者自己理解起来困难的,大脑的第一反应是跳过它去。也就是说初读文章,如果没有特别的题型或者任务驱动,孩子的阅读就会像马太效应一样,对熟悉的更熟悉,对陌生的更陌生。

因此啊,第一遍阅读时,要给自己一个小任务,马老师之前的文章也介绍过不少阅读文章的方法,如3W阅读法、标注圈画法。阅读时一定要拿一支笔杆标标画画,不太懂的,可以先用波浪线画一下。

第二个问题:就是审题的要求,我们经常说要审清题意。这一方面是要你找到关键词,另一方面还是要理解关键词。这里就涉及到理解力,有的学生能找到关键词,但确实是不理解这个关键词。

比如,我们做过一个阅读题:“短文从下列角度描述了我眼中的地平线,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第一个角度是“形态”,有的同学就把“灰白色”写到了这里,很显然就是他不理解“形态”的意思,把形态和颜色混淆了;

还有一个题目让学生标画出文中三个表示“不确定”意思的词语,结果学生有很多把关联词语标画出来了,他就是不理解“不确定”的意思。

所以,审题既要能捕捉住关键信息,还要能把这关键的信息理解透彻。对于不理解的关键词可以圈画下来,全部做完之后,再回头看,有的时候结合内容或者整体来理解,又豁然开朗了。

第三个问题:是审读完题干后再来读文章。这个时候,所有的问题回答都要答之有据。也就是说要能找到回答的依据,我这样答,是因为我读了短文中的哪句话或哪段话触发了这个思考。

比如阅读练习《彩色的鸟》,文后有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大半这就是父亲所说的道理吧,彩色的鸟儿在我们这里不适宜生存。”这句话的理解对吗?为什么?

有的孩子能回答出不对,但回答不出理由。

这很显然并不是从文中读出的答案,而是自己凭着感觉回答的。这个理解肯定是不对的,那为什么不对,其实从文中的这两段话就可以找到答案了。

“在一个午后,我把麻雀从笼子里拿出来一个染一个,有的染蓝的,有的染成彩色的,一切都按照我的心意,染完了一个,觉得比图画上画得还好看些,心里很高兴。我自言自语地说;‘我们这里也有彩色的鸟了。’

第二天一睁眼,就想去看那些彩色的鸟。但是走到笼前一看,已经有三只鸟死了,等到下午,又死了几只。最后只剩下一只还活着。这只是没有全身染遍了颜色,我只在它的腿上染了一点红。”

第一段话告诉我们这些“彩色的鸟并不是真正的彩色鸟,是作者染的。“第二段话在对比中告诉我们”这些鸟死于染色“。这样,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自然有理有据地得出来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不仅仅能找到答案,还能找到答案的依据,自然就能知道自己的回答对还是不对。

马老师一直强调,出题人就从两个方面设题:

1.你读懂文章了吗?

2.文章好在哪里?

如果是属于读懂问题的题目,答案基本来自原文,答案要从原文中找,看能用原文中语句的,尽量用原文中的语句,不要总是自己去创造。

第二部分的题目,马老师也有清晰的解题清单,跟着步骤,一步一步练习,就能造成满分答案了。

有需要学习资料的家人们,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84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