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创作中的造眼如何理解

2022/9/11 来源:不详

在书法创作当中,有一个词叫“造眼”,有很多书友就在咨询,什么是造眼?如何理解和使用“造眼”呢?

其实关于书法创作中的“造眼”,古代书法家就已经在使用了和论述了,不过可能说法不一定相同,但是意思是一样的。北宋时期的“宋四家”之一的黄庭坚就曾经提出过这样一种书论,黄庭坚认为:“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

我们知道眼睛是五官当中最传神、最生动的地方,眼睛也被称作是心灵的窗户,最容易流露出人的思想感情和心理变化。禅家语句中的“眼”是借唐人论诗的术语,是指禅家语句之中富有禅机的字句,这样的字句常常让人回味无穷,就像现在网络文学当中常说的金句一个道理。黄庭坚在这里借用禅家句中的“眼”来比喻书法作品中的“笔”,实际上说的就是书法作品中的用笔的变化。

书法创作中讲究擒纵、起倒。擒纵就是说书法用笔中的收和放。而起倒则说的是章法布局中的俯仰、轻重、起伏的变化,这不但涉及到了字法也涉及到笔法。书法创作时,如果不知道用笔的“擒纵”和“起倒”,创作出来的作品就容易造成结字的平庸和用笔的单调。

以前学设计画图的时候,老师说过画面要有对比,要有视觉中心点,突出视觉中心点才能让人一下被画面吸引住。我想,这应该是和书法中的“造眼”是一个意思吧。

在黄庭坚的各种书论中,我们会经常看到黄庭坚的类似论述。那么黄庭坚是如何在他的书法作品中使用“造眼”呢?通过欣赏黄庭坚的书法,我们可以看到黄庭坚的做法就是利用结构上的夸张聚散的对比关系,强化了视觉冲击力。他的书法中宫紧缩,突出四维,整个字呈辐射状态,善于突出字的主笔,特别是长横、长撇、长捺等笔画。

另外黄庭坚在用笔上增加了提按的效果,甚至一笔之中就有多次提按,例如他的横画的写法,用战掣的涩劲用笔,写出真力弥满的槎枒线条。

上图黄庭坚的《花气熏人帖》中第二行的“中”字,一笔书画占了一行的三分之一的位置,留下大面积的留白,与左右形成强烈的对比,虽然在章法的下半部,但让人第一眼看上去,却最能引起注目。

上图是苏轼著名的《黄州寒食帖》,图中红笔勾出的两个地方,就是这幅作品中的“造眼”之处。利用留白“造眼”是书法创作中常用的手法,这种方法属于是大的“造眼”,而小的“造眼”则落于字与字之间的“擒纵”和起倒,也就是前面说过的收放、轻重、俯仰、起伏等种种对比关系。

我们还举黄庭坚《花气熏人帖》的例子,第一行中的“人”,突破纵向的秩序,然后奋力向左右两翼做横向突破。另外还有一些用笔的轻重对比、燥润对比等等。正是因为一幅书法作品中有了“造眼”,然后我们欣赏起来才会觉得这幅作品有看头,耐人寻味。

上图是著名书法家刘洪彪先生的草书作品,这幅作品中的“中”字,就是非常精妙的一个“字眼”。书家独具匠心,利用“中”字长长的一竖,与周围空间的留白形成强烈的对比。可能是作者觉得对比有点太强烈了,于是在空白处做了小字题款,这样虽然略微减弱了对比,但小字的题款更加耐人寻味。

那么字眼如何营造呢?一般是在一幅作品的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的位置,通过巨大的疏密对比反差,以形成大片空间布白,相当于在密室当中开了一扇窗户(窗户是建筑的眼睛),不至于形成拥塞之感。

但一幅作品中相同效果的“字眼”也不能太多,“字眼”太多也就等于没有“字眼”了,俗话说“万绿丛中一点红”最醒目的就是那一点红。所以,过犹不及,任何事情都要恰到好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15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