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体得当情感细腻形象鲜明词语色彩锤炼让作
2022/10/2 来源:不详汉语的词汇是色彩分明的!词语色彩的锤炼,关系到写作过程中用词是否准确,表达是否鲜明。词语色彩锤炼好了,你的文章就可以雅如诗美如画!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01词语的感悟色彩锤炼
大多数汉语词汇是具有感情色彩的。
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指词语在表达客观事物时,表现出来的不同态度和情感。词语的感情色彩一般通过词义表现出来,它可分为褒义词、贬义词或中性词;也可以借助词语的配合体表现出来,还可以通过不同的语境和修辞手法表现出来。
贬义词举例:
文痞电霸花架子泼冷水文山会海说三道四
贬义词一般用来表达非正面、不积极的事物、现象或人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反面形象”或“负面形象”。而另一类词,也就是褒义词,一写出来带着颂扬或支持的态度,用于表现正面的、积极的人物、现象或事物。
褒义词举例:
文豪女神挑大梁顶梁柱出类拔萃奋发有为
除去褒义词和贬义词,余下的就是中性词了,没有明显的感情倾向。
中性词举例:
任务消息平常心泥瓦匠花鸟虫鱼常年累月
在具体语境中,褒义词和贬义词可以互相改变,以增加表达效果。我们来看三个例句:
例句1:
也有时我们夫妇联成一帮,说女儿是学究,是笨蛋,是傻瓜。
例句2:
散文写太学究,看着就累。
例句3:
中国要作家,要“文豪”,但也要真正的学究。
”学究“一词的本来感情色彩是贬义。如例句1中的用法。的“学究”是贬义色彩。例句2中的“学究”与“迁腐”并用,更加明示其贬义色彩。而在例句3中,“学究”借“真正”的修饰,再加上同“作家”“文豪”配合,色彩就转贬为褒。这里的“学究”的含义已是有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的学者了。
如果在选词时,能注意它的引申义或比喻义,就可以使感情色彩更加鲜明。
例句:
有许多东西,只要我们对它陷入盲目性,可能成为我们的包袱,成为我们的负担。
”包袱“一词,本来是中性词,这里用了它的比喻义,就让它的贬义色彩更加鲜明起来。
02词语的语体色彩锤炼
写作文可以有不同的语体风格,恰当地选用词语是形成语体风格色彩的重要因素。词语的语体色彩差别可以从通常用语和专门用语的角度观察,也可从口头词语和书面词语的角度观察。
有的语语它可通用于几种语体,有的则只适用于某种定语体。在通常情况下,具有某种语体色彩的词语只有运用到同一语体中,才能取得表达风格上的和谐一致。
例词:
死亡
在我们汉语中,表达如汉语“死亡”的词语有很多,但各有使用语域:
“作古”用于文言;
“老了”用于口语;
“牺牲”含褒义;
“毙命”含贬义;
“遇难”表示庄重、严肃;
”逝世“表示尊重;
“仙逝”则具有宗教色彩。
如果是文艺语体,对词语的选择要求就更高一些。特别是戏剧语言,作者不仅要根据生活构思情节,而且也要在生活中提炼对白。这种对白必须是“话到人到”,必须简洁明快、通俗易懂,有鲜明的生活气息与时代色彩。
作家曹禺在他的《雷雨》中,对人物的对白很讲求大众化、口语化。这可以从他对人物对白用词的精心修改之处看出,
例句原句:
鲁贵:你看你,告诉你真话,叫你聪明点,你反而生气了。唉,你呀!
例句修改句:
鲁贵:你看你,告诉你真话,叫你聪明一点,你倒生气了!唉,你呀!
把例句原句中的书面语“反而”改成口语词“倒”,不仅对白通俗、浅显、顺畅了,也更符合说话人的身份、教养和经历。这就是词语语锤炼的效果。
03词语的形象色彩锤炼
词语的形象色彩比较容易理解,就是选择词语时,需要用一些表示颜色的词。龣使文字描述更具有画面感和现场感。
颜色可以给人最直接的感受、最敏感的美;也最容易产生富有感情的暗示、最有光彩的想象、最强烈深沉的情调。
文字的着色像颜料的色彩一样,会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感受。
李白桃红杨柳绿,豆青麦碧菜花黄。
例句2
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人心。
例句1采用并列和列举的方式,例句2采用对比的方式,都起到了五彩缤纷的效果,充分显示了色彩词的魅力。
在场面或人物的描写中,如果能巧用色彩对比,也能给人强烈的感受:
一夜山雨,把小小的彝家村寨洗得清爽爽的。山,一片绿;芭蕉林,一片绿——就连那林荫里的一座座新瓦屋,也都映得绿茵茵的。
太阳出山了。小溪边的那座竹楼,窗子打开了。绿茵茵的窗口,闪出一点红,火苗似的。噢,是个小女孩,红领巾在晨风里微微地飘。
这里,绿色的景和红色的物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清新优美的图画,把读者引入了诗一般的境界中。
如果我们都能很好掌握词语色彩的锤炼,就一定能写出更优秀的作品。
读起来如诗听上去像歌锤炼音韵让作文呈现音乐的美感
除了会把脉还要能开方语文必备技能之语病检查与修改
学会打比方思想长翅膀语文重点修辞手法深入解析
闪思作文第5讲横看成岭侧成峰新鲜观点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