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构图详解宅在家里,我就把北京最美

2023/4/5 来源:不详

北京又双叒叕下雪了。

南方的小伙伴们,不好意思,我又来晒雪景了。

以前说,北京一下雪,就变回了北平。

但这一回,天气预报口中的一次小雪。却生生把北京,下成了北海道。

不过这次,旅行君没有下雪当夜就飞奔下楼。

也没有第二天一早杀赴颐和园、天坛。

而是稳坐钓鱼台,在家里的阳台上,喝着热牛奶吃着面包,就把雪景给拍了。

毕竟,在短短一个月内看过四场雪,咱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人啦。

你看,偷懒未必意味着效果不好。

这一不小心,就拍出了一幅《雪墨画》。

这些照片都是使用手机所拍,有一部分是广角,大部分使用了长变焦。

因为只有一个视角(我家阳台)。所以,在这一片固定景色中,想拍出不同的风景,就只能倚靠构图来解决。

1

对称

雪天里,到处白茫茫一片,尤其从高处视角往下看,万物缩小,世间仿佛只剩黑白。

那么,黑白照片怎么表达主题?

线条,是一种方式。

什么样的线条最简单?

对称!

比如这张照片,拍摄的是立交桥。那么,我就将场景中的十字路口拍摄成了“X”形。

这个”X“看起很简单。但正因为简单,所以拍摄时,我就需要花更多的心思来完善它。

在拍摄时,要尽量做到左右对称,要让左下角路口的延长线,正好贴合在画面的左下角,而右下角的延长线也需要贴合照片的右下角。

但在拍摄时,是很难做到完美无缺的。所以在后期时,也要进行一些微调,在这里还是推荐大家使用snapseed的“视角”工具,里面的“自由”调整,就非常适合微调这种强迫症构图。

2

线条

线条当然不是只有“X”形一种。

利用手机的长焦端来观察,其实广阔的场景里,会有无数种线条存在。

比如这张照片,拍摄的是地铁顶棚和人行道的交叉。

利用长焦观察,我发现这里就像一个横卧着的“人”字形。

搭配路边的红绿灯,它就成为了“人”字两道线的焦点。是不是很抽象,但也很有意思?

再比如这张照片,拍摄的是楼下停放的车辆:

当用长焦拍摄局部后,你就会发现,我想表达的,是一种线条对比的构图:

画面上侧都是横线条,画面下侧都是竖线条。因为积雪把细节都覆盖掉了,所以这种线条的对比感,会更强烈。

而这张照片,我稍微倾斜视角,将人行道、树丛和机动车道都拍成了斜线条构图。中间横置的自行车,正好起到了“打破”的作用。

如果不是因为积雪将路上的细节和颜色覆盖,这种构图的画面表现力,相信不会有那么强。

另外,雪天拍曲线,也是一个很适合的思路:

没有了颜色的干扰,线条也更容易被发现。这张照片,我就是拍摄了公园的局部草坪和树木,不用拍得完整,只需要表现出里面的线条即可。

你看,雪天拍线条,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3

延伸

雪天,望向远方,天地仿佛相连。

这种朦胧感在高处看起来会更加直观一些。

那么,在拍摄时,选择一个小范围的东西作为主体,将其置于一个大的环境之中,作为环境的点缀。

就既拍了主体,又有了整体。

比如这两张照片。

一张是竖版构图的地铁,一张是横版构图的房屋。

我将这两样东西都放在了画面中间偏下的位置。而把更大的空间留给了天空和远方。

那么,这张照片表现的,就不仅仅是某一个事物,照片的整体格局会得到凸显。

4

对比

从高处看雪的好处,刚才说了,大多数场景和物体都被积雪覆盖。

照片中的杂色会变少,那么,拍摄黑白对比照,也就是“雪墨照”那就再简单不过了。

比如,公路是黑色,树枝是白色。

我就拍了这样一张照片:

黑色的公路被两侧白色的雪景所夹裹。在道路上点缀两辆白色的汽车。

照片就很有对比感了。

当然,对比也不仅限于黑白。

比如,我观察到远处的公园里,有一位环卫工人,他的红衣服在照片中非常显眼。

于是使用长焦拍摄。

在构图上,特意把他放在画面的右下角,通过他的渺小,来衬托树林的庞大。

于是,这张照片也就出现了两个对比,一个是颜色上的视觉对比,一个是人与景的隐喻对比。

当然,彩色的对比也是可以的。

比如这张黑白套彩色的照片。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在颜色之余,还是要注意构图的作用。利用对角线构图,将画面一分为二。

汽车只是点缀的出现在画面之中,就像万绿丛中一点红,这样反而更醒目。

其实说了这么多构图与拍摄方法,也并不仅仅是雪景时才用得到。

今天教给大家的,是一个“如何梳理拍摄思路”的方法。

理解了,在你家的阳台。

也能随时随地拍大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40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