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的第一首情诗,原创作者雾里看花

2025/4/10 来源:不详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 http://www.zherpaint.com/m/
我读的第一首“情诗”○黄团元我读第一首“情诗”,是在小学,读得脸红红的。要是身旁有人来,我便赶快将书合上,或者翻到另外的页面。不过,那时记忆好,也是兴趣使然,我马上将这“情诗”背会。这首诗,便是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少剑波雪夜萌情心”章节中,少剑波写给白茹的“情诗”。说真的,现在要背,这首四五十行的诗,我至少可以背出前面十行:万马军中一小丫,颜似露润月季花。体灵比鸟鸟亦笨,歌声赛琴琴声哑。双目神动似能语,垂髫散涌瀑布发。她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她是晨曦仙女散彩霞。谁信小丫能从戎?谁信小丫能飞马……影视作品中的“白茹”20世纪60年代,这首“爱情诗”可谓凤毛麟角,我总记得诗作者“少剑波”。后来读中学,涨了一点知识,便明白作者不是“少剑波”,而是长篇小说作者“曲波”。不过,到了前些年,我从上海《文汇报》上读到一篇文章,得知这首诗的作者不完全是“曲波”。《文汇报》这篇文章,题为《“四大名编”的故事》,作者孙晶岩。文章开头,便以“甘为他人作嫁衣”为小标题,介绍“京城名编”龙世辉:“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他在一大堆来稿中发现了曲波寄来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作为一个资深编辑,龙世辉一眼就看出作品的先天不足:小说在语言结构上存在不少问题,文学性不强,严格地讲只是一堆素材。可他又敏锐地发现这个题材很棒,作者的生活底子厚实,有改写的基础。他热情地邀请作者来北京,和他一道商量如何修改书稿。“曲波如约而至,龙世辉苦口婆心地向他讲如何结构文章,如何剪裁取舍。曲波很虚心,说您是大编辑,我听您的。原稿中没有对爱情的描写,龙世辉觉得一部长篇小说全都是男子汉打仗,不容易吸引读者。便别出心裁进行了新的艺术构思,他把自己的构思告诉曲波,但编辑的想法真要转化为作者优美的文字,并非一日之功,龙世辉索性亲自动笔修改,呕心沥血几乎把小说重新改写了一遍,其中小白鸽白茹这个人物,就是他加上的。“少剑波雪夜萌情心”等情节,大大丰富了原著的内容。《林海雪原》出版后,作者一举成名。”文章读到这里,似乎可以证明,“情诗”的作者就是龙世辉,但是《林海雪原》没署“龙世辉”名,那么,作者只能是“曲波”。可是孙晶岩接着写道:“那个年代的人,脑袋里时刻绷紧阶级斗争的弦,有人指责这本书里的‘少剑波雪夜萌情心’等章节有小资味儿,不像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作者(曲波)说,这些内容不是我的原创,是编辑后加的。龙世辉因此遭到批评,背了个处分。”长篇小说《林海雪原》这么说,“情诗”作者放弃了“著作权”。其实不然,因为曲波夫人刘波,在《北京青年报》发表《曲波与林海雪原》一文中,却是另一种说法:编辑龙世辉同志建议在小说中,把爱情线再展开一些。曲波只用三天时间,就补写了两章文字,小白鸽的形象是再创造的,“也加进我们夫妻之间同患难的感情……”一波三折,让人不知道“情诗”的作者到底是谁。当然,按著作权法,作者只能是曲波。如今我写下这段文字,并非追寻此诗到底是“龙生”,还是“曲谱”。我要感谢《林海雪原》这部书,让我当年小小的我,读到了一部优秀作品。同时,懂得文学欣赏,既要看“大江东去”,也要观“小桥流水”;还始窥了军事文学的“风花雪月”: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黄团元,男,湖北省直管市首位新闻正高级职称获得者。发表各类作品约万字,文章散见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瞭望》和《博览群书》等报刊。其《“天灾不由人”与“抗灾不由天”》等文,曾入选中学语文课本、教辅、高考习题及试卷。公开出版《说黑道白》、《民族瑰宝马寅初》、《胡适的谦和雅量》、《梁启超之路》、《文人有行》、《诸葛亮用兵》和《刘邦用人》等多部长篇作品。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91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