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耐高温耐盐碱杜鹃花的诞生,需要经历几

2025/5/8 来源:不详

杜鹃花,以其艳丽的花色和多样的形态被誉为“花中西施”。然而,如何在上海这片盐碱地上开出绚烂的杜鹃花海,却是一个挑战。

近年来,上海植物园的科学家们一直在致力于解决杜鹃花不耐高温、不耐盐碱这两个难题。以张春英教授为首的杜鹃花培育团队,一直致力于杜鹃花种质资源的引种收集和品种选育研究,年复一年地研究如何培育出具有“上海基因”的杜鹃花新品种,让居民们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杜鹃花盛开的景象。

“在培育过程中,我们首先收集全国和其他国家的杜鹃花资源,经过筛选后进行杂交培育,种植在大棚内。等到花苗长成,就采集不同品种杜鹃花的叶片,在实验室内观察叶片特征,进行光合实验、解剖实验、高温胁迫和耐盐碱胁迫实验。随后提取并分析植物基因,探究它们耐盐碱和耐高热的机理,实现抗性品种的快速筛选。目前,自育品种栽种在正在改扩建的植物园北区的大棚中,品种达到80多个、有多株。”张春英教授告诉记者,从培育到开花就要三四年,筛选又需两三年,一个新品种的成功培育,甚至要花费十年时间观察研究。

8月是杜鹃花生长期间,正是适合进行扦插的时间,记者跟随张春英教授来到杜鹃花种植大棚。大棚内的几台大型吹风机不停地工作,给室内花圃降温,将空气温度保持在32℃、空气湿度70.5%,为杜鹃花的生长提供最适宜的环境。放眼望去,一株株筛选出来的小苗在地上排列整齐,一排排扦插的杜鹃花在风中摇曳绿枝。每株枝干上都挂着名牌,上面记录着种植年份和植物品种序号,这些全是上海植物园自育新品种。

走出大棚,来到外面的花圃,张春英教授细心地查看每一株杜鹃花的生长情况。大多数的杜鹃花还只有绿叶,但在万绿丛中,有一点红,那是引种的多季开花杜鹃。春天开完花之后就形成花苞,到了盛夏和秋天还会再开。上海植物园根据它这个特性,正在研制能耐高温的新品种杜鹃花。

张春英教授表示,科研的目的是让成果惠及更多人,希望通过他们的努力,让上海的街头充满各种各样的杜鹃花,让居民们在公园以外也能看到大量杜鹃花开满地的景象。上海植物园的科学家们正用他们的智慧和热情来实现这个期待,让这一愿景变成现实。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92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