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溪边
2022/10/5 来源:不详哪个医院白癜风能治愈 http://m.39.net/pf/a_4641399.html
#童年#
这里呈现的是三年级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溪边”教学片段,作为诗歌朗读教学的课例,供大家参考。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
2.背诵《溪边》。
很多老师觉得诗歌不好上,可能就是在于诗歌语言的朦胧性,不确定性。诗歌不像其他文章一样,有特定的故事情节,有故事可说。因此老师在教学诗歌时,往往感觉很难找到切实可行的抓手,既让自己的教学富有诗意,又让学生逐步深入品味,从而让整堂课渐入佳境,在有层次、形式多样的朗读中引导学生去感受、品味诗歌的魅力。
下面我就以“溪边”教学片段为例,展示诗歌教学如何分层引导,在反复的朗读中去感受品味。
1.同学们,我们跟随作者来到溪边,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什么样的画面?
2.指名回答,并引导学生联系诗句说说: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预设1:来到溪边,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垂柳在溪边梳妆,它还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朗读诗句——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垂柳溪边梳妆,多么和谐美好!)
预设2:来到溪边,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平静的山溪。
朗读诗句——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你真会读书。一下子就抓住了溪水平静的特点。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除了平静,你还能读出什么样的溪水?——碧绿的溪水)
(1)绿玉带,出示图片,给学生直观的视觉感受,溪水碧绿。
(2)山溪,小溪的两岸都是高山,高山上有郁郁葱葱的绿树。绿树苍翠欲滴,倒映水中,就像绿玉带一样。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又绿又静的山溪,如此迷人。)
3.当你来到溪边,你会发现人影——给溪水染绿了。谁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4.指名回答:人影倒映在碧绿的溪水中,人影也和溪水融为一体,绿意融融。
5.谁还想来读一读这句?请你读——这组同学来读——全班同学一起读。
(是的,放眼望去,全是绿莹莹的一片,垂柳、山溪、人影全是绿色的。只有——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6.指名读:请你读,你读出了一只怎样的红蜻蜓?(可爱)
请你读,你读出一只怎样的红蜻蜓?(美丽)
请你读,你读出了一只怎样的红蜻蜓?(淘气)
我们全班一起读——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这万绿丛中一点红,是如此美妙、充满生机的一幅画面呀!)
7.读到这里,我们眼前浮现的全是静止的画面。老师想问问同学们,除了静止的画面,你有没有读出动态的画面和声音呀?
8.指名读——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老师发现“忽然”一词你读得很有画面感,一下子就让画面动了起来。)
9.还有谁想读一读?
(哇,老师都能感受到你的欢乐和喜悦。一个“蹦跳”,让钓鱼之乐溢于言表。)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感受孩子们在溪边垂钓的快乐——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10.指名配乐读:这样美妙的一首诗,我们当然要配上音乐,美美地来读一读。谁想来试一试?指名配乐读。
(你的朗读令老师和同学都身临其境,感受山溪的碧绿与平静,感受到蜻蜓的可爱,感受到孩子们钓鱼的快乐。)
11.全班配乐读。
同学们读得有滋有味,相信背诵这首诗也难不倒大家。
12.指导背诵
(1)挖空,练习背诵
(2)借助画面,练习背诵
(3)指名背诵
我们把诗歌读进心里,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栩栩如生,这样我们也就把美好与诗意装进了心田。祝愿同学们在成长的路途当中,一路采撷诗意与美好,且歌且行,且读且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