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将一点红炉雪散作人间照夜灯评周忠玉老

2022/4/30 来源:不详

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费用 http://m.39.net/pf/bdfyy/
宋朝大慧禅师有两句经典:“好将一点红炉雪,散作人间照夜灯。”细细品来,方觉平日的喜乐那般粗糙微小,而平凡的生命若能予己傲然,予人关怀,那生命的质地才显出厚重深远之韵,洒脱旷达之风。苏轼与陆游的诗词恰恰是这句经典的最好注脚。两位词人分别借月夜孤鸿、离散杨花、傲洁梅花的形象托物寄怀,在《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卜算子?咏梅》三首词中表达心境和志意,似点点微光,硬生生将黑暗逼仄的世界凿出一条缝隙,渗透多少生命之火,人格之光,令无数读者心有戚戚,辗转回味。面对这样的文本,教者又该何去何从?可以逐篇品读:读出苏轼的孤高自许、幽独寂寞;读出陆游的不畏谗毁、坚贞自守;也可以从写作角度切入,揣摩咏物词的写作特点,由人及己,尝试借物言志的练笔……而周忠玉老师却另辟蹊径,站在“语用研究”的高度,整合群词,用慧心凝成诗词的灯火,擦亮物象、点亮课堂、更努力照亮学生成长之路。一、同异相生,擦亮物象之美叶圣陶先生说:“教材只是个例子”,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个例子。如何更有效地挖掘文本中最有用的语用资源?若确定文本的语用特质,这一问是最关键的一问。周老师将三首词整合,意图聚焦两位文人笔下所咏之物,体会咏物词借物喻人,托物言志,从而达到物我交融之境的写法。《文心雕龙·物色》云:“诗人感物,联类不穷”,又云:“物以情兴、情以物观”,言简意赅,点出了咏物词的妙不可言。周老师自然深谙其中之味,设置了“比异——物各有性”、“求同——物我交融”为课堂主要教学环节,先带着学生在三首词里“埋头走了几个来回”,思索比较出物象的各自特点,并突出咏物词讲究以物为象,需择其特性。但世间万“物”都有多面性,词人需抓住物象的一个特点来加以发挥,吟咏成章。学生在周老师的启发下,既能扣紧关键词“无意”、“一任”读出梅花意象的孤高傲世;又能关照“驿外”“断桥”等荒僻环境,进一步感知生存环境恶劣;还能想象“抛家”却“有思”的杨花,氤氲出离散之苦。品析物象之“异”,老师适时点出咏物词“寓情于景”之特色,更渗透了咏物词“以物构境”的重要特点。所谓构境:“一般都以所咏之物为中心,取其关联事物作为背景来描写,以此营造氛围,烘托情思。”在群词比读中,“缺月疏桐”、“驿外断桥”等环境,均很好地烘托了作者的心境。而”物以情兴、情以物观”,更是点出了咏物词的最高境界,即物我合一、托物言情之境。周老师也强调了品读咏物词之美,在于寻找到物象中那一抹与词人情绪最为契合的特性。在“比异”之后,周老师引导学生思考“物我”的相似之处,并辅以词人背景介绍,进一步擦亮物象,彰显物象更深沉的美。比如月夜孤鸿——“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周围是那么宁静幽寂,在万物入梦的此刻,又有谁像自己这样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凄清的大雁呢?如此的契合与呼应,自然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像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结合词人遭贬谪的经历,物我合一、互为补充,词中孤独的形象更具体感人。二、收放自如,点亮课堂之灯三首词本身韵味自深厚,整合教学无疑又对学生思维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设计教学活动,让课堂更清晰而有质地?如何给学生一些抓手或铺垫,让其从容拾级而上?周老师的课例,彷佛一盏明灯,光芒摇曳,照亮了课堂。课例中有两处设计让读者印象深刻。一处在“比异”环节:周老师如是设计:“如果你在QQ或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