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5步速成长安十二时辰完美唐妆

2022/8/15 来源:不详

北京哪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

近日,一部讲述盛唐长安故事的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刷爆朋友圈。

除了让人紧张的剧情外,剧中的服饰、仪制、器物、宫城、集市、里坊等浓浓的传统文化烙印,让人有一种梦回大唐的冲动。

提到跟唐朝相关的东西,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挤胸的襦裙,还是以杨贵妃为流行趋势的美胖?No,no,no,这部电视剧打破了我们对唐朝的刻板印象。

△唐侍女俑(西安博物院馆藏)

当剧中“理发师”的女儿季姜出场时,乖巧可爱,又不失调皮,在眉心一点红的妆饰下,好像是壁画中走出来的小人儿一般。

△偏簪女俑(西安博物院馆藏)

此外,还有坊中的那些出门逛街的女性,涂满脸蛋的红胭脂、形式各样的花钿、朱唇一点桃花殷的点唇,不管胖或瘦,她们自信的走在坊中央,有一种我就是天下最美的姑娘。

△彩绘女俑(西安博物院馆藏)

那这种妆容是如何画出来的呢?

01

面妆

浓艳的红妆是面妆的主流,女性不分贵贱,均喜敷之。唐代的美人们甚至将整个面颊都敷上胭脂。

△彩绘陶骑马带猞猁狩猎女俑(西安博物院馆藏)

上妆的第一步,就是敷铅粉。铅粉的作用就相当于我们今天使用的粉底,可以遮瑕并美白肤色。唐代女子喜欢用厚厚的铅粉从额头一直敷到脖颈,使肤白如雪,以此为美。我们常说的“洗尽铅华”一词就出自这里。

胭脂,由红花制成,最早从西域传入中原。一般抹在敷完粉后的两颊上,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满面施朱或是晕染在眉眼等处。涂法、浓淡也各有不同。比较浓的,一般称之为酒晕妆,比较淡的则称为桃花妆。

唐代诗人王建就曾在《宫词》中描绘抹了胭脂的宫女洗漱完毕后的画面:“归到院中重洗面,金盆水里拨红泥。”杨贵妃也极爱胭脂,据传她到了夏天脸上流下的汗珠都因涂抹了胭脂而变成了红色的,可见唐人对胭脂的喜爱。

△唐代仕女图绢画,年吐鲁番阿斯塔那号墓出土

当然,“红妆”的效果也会因涂抹的方法不同而效果各异。

酒晕妆,为红妆中最为浓艳者。这种妆先抹白粉,再在两颊涂以浓厚的胭脂;

桃花妆,则色浅而艳如桃花;

飞霞妆,比桃花妆更为淡雅,有白里透红之感。

△河南安阳赵逸公墓(公元年)壁画,有学者认为壁画中女性面庞上的红道道即为“血晕妆”,看起来有点恐怖

02

眉妆

△唐代妇女画眉样式演变图表,图自陕西历史博物馆编《唐乐舞记》

画黛眉,即描眉。唐代女子的眉形非常丰富多彩,比如鸳鸯眉、远山眉、垂珠眉、月棱眉、分梢眉、涵烟眉、拂云眉等等。不同时期流行的眉形也各不相同。初唐时,喜欢将眉毛画得长而细,而到了盛唐,眉形短阔、形状像桂树叶子的“桂叶眉”开始风靡。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眉妆:

月眉,比柳眉略宽,比长眉略窄,状如新月。阎立本《步辇图》中,宫女皆画月眉。唐诗中也有这种眉式的描写,“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新月”“娟娟却月眉”,写的都是这种眉型。

△《步辇图》中宫女的眉式

柳叶眉,眉毛画成柳叶状,也称作“柳眉”。在文学作品中,有韦庄《女冠子》“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的诗句,也有白居易《长恨歌》中“芙蓉如面柳如眉”的描写。

阔眉,崇尚长、阔、浓,十分醒目。

△持如意侍女图,武惠妃敬陵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图片为作者自摄

蛾眉、远山眉、青黛眉,盛唐时期,流行的长、细、淡的眉式。白居易《上阳人》有云:“青黛点眉眉细长,天宝末年时世妆”。也有李商隐《代赠》“总把春山扫眉黛,不知共得几多愁”,更有张祜《集灵台》中虢国夫人“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的描写。

八字眉,中晚唐时期,八字眉与乌唇、椎髻的组合妆容一度流行,称为“元和时世妆”。此时的八字眉与汉代的八字眉相比,更为宽阔和弯曲。

△河南安阳赵逸公墓(公元年)壁画,图中女性的眉形即为八字眉

03

唇妆

唐代点唇的唇脂有了一定的形状。在元稹《莺莺传》中,有“口脂五寸”的记录。

当时的口脂是一种管状物体,已经和现代的口红区别不大了。而口脂的颜色也十分丰富,包括檀、朱、绛等颜色。

涂胭脂,也就是现在的涂口红。涂的时候,要先用白色香粉打底覆盖原来的唇色,再用唇脂在嘴唇正中画出喜欢的唇形。唐人崇尚“樱桃小口”,唇妆的形状也非常丰富,如圆形、心形等,其中最风靡的要数樱桃形和花朵形。

△唐代流行的几种唇妆,表格改绘自周汛、高春明《中国历代妇女妆饰》

04

面饰

唐代,各种面饰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女子面饰造型各异,色彩浓艳,是唐代女性妆面中极具特色的一个方面。

额黄妆始于汉代,流行于六朝,盛于隋唐。唐卢照邻《长安古意》对这种妆容有记载:“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

△《北齐校书图》局部,侍女将额头及鼻梁涂成淡黄色,有学者认为此即“额黄妆”

在唐代,额黄妆发展出了新款式——蕊黄妆,在额头以黄粉绘制花朵形象,非常艳丽。唐温庭筠《南歌子》有“扑蕊添黄子,呵花满翠鬟”句,可见其流行程度。

斜红,一般描绘在太阳穴部位,或如弦月,或如伤痕。有时为了造成残破之感,还用胭脂晕染成血迹模样。不过,斜红自晚唐之后,便销声匿迹了。

△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绢画上的女性,太阳穴处的一道红色即为“斜红”

花钿,简单者似小圆点,复杂者以金箔、云母片、鱼鳃骨等制成各种花朵形状(见下表)。花钿贴于额上,宛如一朵朵仙葩。

△各式花钿,图自周汛、高春明《中国历代妇女妆饰》

面靥,多以胭脂或颜料点于嘴角两边的酒窝处,好似两颗小痣。盛唐以后,面靥的样式增多,有的形如钱币,有的形如杏桃,有的形如花朵。

△旅顺博物馆藏女俑头像,花钿、斜红、面靥齐备

05

护肤品

唐人的护肤观念非常讲究。各种护肤品制作精湛且考究:面脂,用来滋润皮肤;澡豆,类似现代的香皂,用于洗面;香泽,用于润发……

杜甫《腊日》诗中有“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的诗句。诗中提到的口脂、面药,就是涂在唇部和脸部的化妆用品,类似于我们现在的润唇膏、保湿霜等,可以护肤、防冻。

唐代皇帝常在腊日赐给臣子脂膏,表示对下级的体贴爱护,展现皇室的“恩泽”。

△唐代鎏金飞鸿折枝花银蚌盒,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藏,是盛放化妆、护肤用品的器具

如此看来,唐朝女子的化妆步骤之多根本不亚于现代,甚至更为繁杂琐碎。在那个最昌盛、最旖旎的大唐,如日中天的国力、血脉旺盛的生命力、包容开放的宏大气度化作点点红妆,在唐人的脸庞绽放。

那么看完这篇唐妆教程,唐妆的画法你学会了吗?小仙女们快一起画起来吧~

来源:丝路博物馆之城(ID:slbwgzc)

编辑:芥末花生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12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