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潇湘晨报

2022/11/3 来源:不详

北京手足癣权威医院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zx/51285/

1月28日,贺兰县太阳城农贸市场上的馒头。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体现的是人们为过年而做的主食准备工作。民谣里,“发”字寓意来年财源滚滚,“蒸”字寓意生活蒸蒸日上。从为年准备的热气腾腾的馒头里,能看到中国年的喜庆祥和,也能看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深情期盼。

过年的馒头一定要好吃好看

说起过年蒸馒头,老家在甘肃平凉,如今在银川定居的80后张冬梅记着母亲说过的话:“过年的馒头一定要好吃好看。”作为家里的长女,张冬梅平时也做饭,但逢年过节准备各种吃食时,母亲不放心张冬梅的手艺,一定会亲自下厨,让她打打下手。母亲说:“过年的馒头哪能随随便便蒸,不仅自家人要吃,亲戚来了也都要吃的,得蒸好。”

张冬梅说,现在回想起来,母亲上了灶台后那一脸严肃的表情,是操持一家吃喝的女主人,对于年的一种重视和仪式感。忙活了一年,团团圆圆过大年时,一定要用最好的手艺,蒸最好的馒头,做最好的饭菜,让家人吃好。正月里来亲戚了,馒头端上桌,雪白糯软,也代表着一家人的脸面。

她问母亲,为什么要把发面蒸馒头排在二十八、二十九这两天呢,母亲说,以前农村冬天屋里冷,没有速效发酵粉,发面用的是老酵子,温度低的情况下,不容易发酵成功,所以要有前面的“预热”。灶台烧了一个腊月的火了,屋里彻底暖和了,再加上之前的“炖炖肉,杀公鸡”,炕头已是热气腾腾,这时最容易把面发好。

那种烟火味令人怀念

张冬梅的记忆中,老家的年从进入腊月就开始了。家家户户忙活着,为过年做准备,好像有干不完的活,挺累,但大家脸上一直洋溢着笑。张冬梅的脑海中,一直有一个清晰的场景。进入腊月了,家家户户的烟囱里,好像总在冒烟,整个村子就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中,尤其傍晚感觉更明显。张冬梅说,儿时记忆里的那种烟火味,让人怀念。

母亲蒸馒头的准备工作,从腊月二十八晚上就开始了。“母亲会将和好的两大盆面放到炕上,上面再盖上层厚的棉织物。”等第二天一大早,面正好发好,于是便开始揉面、烧水,蒸馒头。

以前年是怎么过的,张冬梅印象有点模糊了,但在腊月二十九,厨房窗户里往外涌的蒸汽,她总是能回想起来。“母亲起得特别早,我和弟弟起床后,她已经忙了好久了。”张冬梅记得清晰,她揉着惺忪的睡眼到厨房前,看到厨房窗户里的蒸汽往外涌,整个厨房里全是蒸汽,透过雾气,隐隐约约看到在灶台旁忙活着的母亲。

生活蒸蒸日上一天比一天好了

经过了之前的“炖炖肉,杀公鸡”,“把面发,蒸馒头”,体现的是人们为过年做的主食准备工作。按照老理儿,从正月初一开始到初五不能动火蒸炒,所以人们习惯在除夕前的几天做好主食,蒸出够全家吃上一个星期左右的馒头。

而这里的“馒头”,也是形制多样的面制品的代名词。比如在山西,人们要蒸好“糕儿馍馍两笸箩”,河北人则是“蒸枣花”预备除夕祭礼供品,河南人是“二十八,蒸馍炸饹馇”……过年时,各地人们蒸的“馒头”形制丰富,样式不同,含义也不同:鱼形寓吉祥,桃形为长寿,“馒头”上点缀五个大红枣寓意来年五谷丰登,点上一点红,意味着红红火火,步步高升,都是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祝愿和期盼。

张冬梅说,她小时候吃的馒头,面还不是特别白。后来随着生活条件逐渐好转,馒头一年比一年白,也多了花样,有捏出来的小动物,有花朵形状的,还有油炸的主食,比如油饼、炸麻花等等。正如“蒸馒头”的寓意那样,生活蒸蒸日上,一天比一天好了。

把美好的年俗讲给孩子听

“母亲做的那些馒头,可甜了!”张冬梅说,用老酵子发的面,就是有一股香甜的味道,“再加上是妈妈亲手做的,能不甜吗?”

现在每年腊月二十九,张冬梅的母亲还会亲自蒸馒头。有时儿女回不去了,她就少蒸点,刚够和老伴吃的就行了。长大后,张冬梅明白了一些道理,母亲对于年的仪式感,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淡。以前忙里忙外,是为了让一家人吃的好,现在时时惦记,是想着过年了,一家人能够团聚。

今年因为疫情的缘故,张冬梅一家决定不回老家过年了。这几天,她学着过去父亲母亲操持年事的样子,给家里买了对联、大红灯笼、福字,还抽空炸了些丸子。等到腊月二十九那天,她还要蒸一锅馒头,“顺便给孩子讲讲,我们当年过年那些有意思的故事”,张冬梅笑着说,要让儿子从小就知道,这些关于“年”的传统习俗。(记者刘旭卓文/图)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22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