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因为在窗口细心地多问一句,老人孩

2022/11/26 来源:不详

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蒋慎敏通讯员徐佳傅宏波文杨晓轩于诗奇摄

人物名片:杨丽丹,女,32岁,年8月参加公安工作,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公安分局巡特警大队综合(行政审批)中队指导员。

杨丽丹刚到大江东公安分局巡特警大队时,可谓是“万绿从中一点红”。那时候,她是大队唯一的一名女民警。

虽然杨丽丹总是说,自己多数是负责窗口工作,和一线同事们的忙碌没法比。不过,女性独有的耐心与细致,却让她的窗口工作,分外不一样起来。

从办事服务中心的筹建到运行再到规模化,杨丽丹逐渐有了自己独特的工作心得——多问一句。

正是这看上去简单的“多问一句”,让“杨警官”成了深受老百姓欢迎的“小杨”、“杨姐姐”、“杨阿姨”。

多问一句,才真正能让大伙儿“最多跑一次”

今年9月的一天,一群年轻姑娘来到办事服务中心,打算一起办理出国审批手续,准备出去玩。

杨丽丹主动上前,帮这群情况各不一样的姑娘们办理手续。正是杨丽丹的这份热情,让边上一位有点灰心丧气的中年男子上前找了杨丽丹。

男子刚刚从出入境窗口回来,“他是异地办理,其实我们窗口的同事很负责,也帮他问得很详细,按照他自身的情况,的确是不符合办理的。”

杨丽丹仔细询问中年男子的需求,耐心和他解释。言谈中,男子无意中提起,自己儿子在杭州工作。杨丽丹连忙多问了一句,儿子的户籍是否落在本地。

“他自身的情况虽然没法办理,但他子女户籍已经落户在本地,符合异地办理的条件。其实这种情况很常见,市民来办理手续,并不一定了解所有办理条件,多问一句,才真正能让大伙儿‘最多跑一次’。”

正是“多问一句”,杨丽丹帮助男子重新办理好了异地审批手续。

老人们最爱找这个“小杨”办事

今年6月,一对老年夫妇来到公安户籍窗口,申请将户口从萧山区一集体户迁回大江东。

“我们窗口的服务对象,以外来的‘新大江东人’为主。但因为大江东早年围垦等情况,眷恋故土的老人,想要从集体户口迁回本地的情况也很多。”

这对老人年起就奉献在这片土地的围垦上,现在50年过去了,最大的心愿就是户口迁回。

来窗口的时候,大伯心存疑虑,他说两年前就办过,但没成,“今天就想到你们这里问问”。

大伯挺新潮,随身带着个iPad,不过本着问问看的心态,并没有带任何材料来。

杨丽丹先耐心听大伯刷着iPad讲述那年代迁户口的那些事,然后询问大伯户口所在地和现居住地。半个小时后,她了解到大伯大妈已退休,居住在原银行单位的公房内。

这下,杨丽丹心里就有底了。她让大伯大妈先回家,帮助联系银行工作人员询问房屋产权后再电话联系。经过一番对接,确认了租赁关系和单位自管房产权后,杨丽丹立马给大伯回电话,让他们安心,户口可以办。

类似情况屡见不鲜。杨丽丹“对付”老人特别有一套,老人也特别喜欢“慕名而来”。

今年10月,一位八旬老奶奶想把户口从单位集体户迁回原籍地,杨丽丹帮着核实了老奶奶的现户口和携带的一些资料,向奶奶解释了户口迁移政策,并说明要去受理地派出所办。

帮老奶奶复印好需要的资料,杨丽丹不放心老奶奶独自前往,特意开车带着老奶奶去受理地派出所。

这样的细心体贴,老人们焉能不放心?

她是专哄小伢儿的“阿姨”

窗口经常会迎来许多娃。

“最小的才四十多天,家长想要带孩子出去打疫苗”。可是,办手续起码要拍一张照片,但小孩子拍照片,那就不容易了。

一次,一岁半的小孩坐在拍照位置,却一直哭闹。妈妈和爸爸对他束手无策,正准备发火。

杨丽丹主动和孩子说话,分散注意力:“让阿姨看看你拍照的样子帅不帅好不好?拍好了你可以自己来看看照片,怎么样?”

孩子停下了哭闹,拍照阿姨赶紧抢拍。

父母笑了。“还是杨警官有办法!”

杨丽丹带领全体窗口工作人员积极将争创市级青年文明号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结合,打造敬业、协作、创优、奉献的精神品质,推进青年警营文化建设。

她以“青年助推最多跑一次”为主题,设计一面展示窗口职业青年创满意服务照片及各类奖项的青年文明墙,并在五四青年节前后组织“出入境文明游”入课堂和“最多跑一次”广场宣传活动,进一步弘扬文明旅游风尚,让文明同行。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25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